元旦過後,在農田裏焢窯作樂這件事是很多人的兒時記憶。
上上週末,應大姐之邀來到位於桃園新坡的夫家,
和親友們共約三十人,一起親手堆土窯享受田園焢窯的歡樂時光!!!
當然,要安排這麼多人團聚的活動非常不容易。
還好姐夫和親家都非常好客,熱情款待所有遠到而來的親友們。
焢窯,或寫為台語諧音的「控窯」,
是台灣盛行的一種不用器皿的野炊活動。
多在空曠的農地上,用土塊堆疊一座小塔,
中間透空燒放柴火,把土塊燒的焦紅後,
將食物放進去,再把土堆搗毀夯實,悶熟食物破窯取用。[
而食材多為黃玉米、皎白筍、蕃薯、芋頭與全雞等易燒烤的食物。[
(摘自維基百科)
這一天,鄉下的海風非常的大。
卻澆不息大家對體驗一下農餘野炊的樂趣。
其中最最開心的,就是這群來自都市的孩子們。
沒機會玩"天然的"泥巴 (都是玩人造黏土長大),
拿著去海邊挖沙的玩具,一起開心奔馳在田野中。
這次因為人數多,開了兩個窯來燒烤。
當然,還不足以餵飽三十多個人的胃。
大姐和幾位女同事還需要在廚房,用大鍋大鏟煮出一道道古早味美食,
所以壯丁和孩子們,在戶外燒柴顧窯。
女性在廚房大展身手,
這一頓飯真的很有農村嘉年華會的味道!!
(只可惜吃飯的盛大場面沒拍下。。。)
我呀~ 當然是屬於戶外組的。
負責讓孩子乖乖入鏡就好!
不過人多畫面雜,只能視時記錄歡樂的每一刻囉!!!
姐夫家附近仍保有大塊的農田,
這也是這幾年家族陸續能舉辦焢窯活動的最佳場所。
這裡位於桃園機場的航道上,
我們看著五顏六彩的飛機翱翔於空中,聽著一架架飛機呼嘯降落的巨大聲響。
今天來的幾位PRO級的阿伯,超會焢窯的功法。
連自小在鄉下長大的姐夫,都覺得上了寶貴的一課。
掌握每一階段焢窯順序~
先堆窯、次燒窯、再破窯與最後的開窯。
讓這次的焢窯活動超級順利且成功!!!
將地瓜埋在燒得熾熱的土堆中。
好不容易造的窯,因為不讓熱氣跑出,就得將土窯破壞摧毀壓實。
破窯這一刻,大家還挺高興的。
因為馬上就要去吃大餐了!!!
經過熱鬧的午餐後,已經到了要開窯的重要時刻了!!
有請親家公和活潑可愛的翔翔一起拿起鋤頭來開窯。
大人示範開挖取食時要慢慢的搜尋,以免破壞食物的完整性。
小心翼翼地取出第一顆地瓜。
大家紛紛拿出相機拍攝,見證興奮的一刻。
至於滋味如何呢?!
趕緊趁熱剝開熟透的燒蕃賣。。。
大人小孩都人手一顆地瓜,
雖然又燙手又燙口的,大家還是大口大口地趕緊送進嘴裡。
成功地開了第一窯後,再請親家母開第二窯。
又挖出了第一顆熟透的地瓜。
大夥在田裡開心地嘻鬧著,好多路過的車輛都停下來看我們在玩樂。
但是這樣的田園樂趣,就在於一定要親力親為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。
忙碌的工商時代中,能聚集家族和朋友的焢窯趴,
是一次成功又充滿歡笑的聚會。
來年肯定一定要再加碼演出!!!
(大家紛紛提出"工作證明"取得來年的優先焢窯權)
這是一個可以享受古早時候的童玩與野趣的活動,
除了促進親子情感,也讓大夥渡過一個充實難忘的焢窯體驗假期。
看著大家在田野裡盡情歡笑的照片,
再忙,也要把這一篇完整地記錄下來!!
歡樂的童年雖早已遠離,
但是藉由這樣的活動,重拾最簡單易得的快樂。
借用嘉賓哥在FB裡逗趣的文字敘述來結尾~
假日休閒可以很簡單
在LINE裡好同事喬好
放下手邊擾人的繁瑣
收割後曬乾的稻田裡
兒時確幸的共同回憶⋯⋯
堆土窯
焢蕃薯
土窯雞香氣一出
多少紳士淑女變窯鬼(餓鬼)
拍攝日期 : 2015年01月11日